在鍛造之前,需要進行一些準備,為鍛造鍛件的過程做一些鋪墊,那么在鍛造之前需要準備哪些工序呢?
1.檢驗坯料:核對合格證的鍛件圖號、材料牌號、爐批次號、批次號和投入數(shù)量;抽檢1~3件,核對坯料斷面尺寸、下料長度與公差、無表面折疊、裂紋、夾層和結(jié)疤等缺陷。
2.檢驗設備:鍛造設備、切邊設備和加熱爐等應為完好設備并懸掛“完好”標識。
3.檢驗檢具、儀器與儀表:游標卡尺、測高尺、檢具、熱電偶和紅外線測溫儀等應在檢定周期內(nèi)。
4.檢驗工裝:鍛模檢驗與修理周期,在檢驗合格或試鍛鍛件合格后鍛模才能正式投入批量生產(chǎn);只要發(fā)現(xiàn)首件、中間件或尾件檢驗不合格的,或發(fā)現(xiàn)鍛件有折疊、裂紋、模鍛不足、未充滿和錯移缺陷較嚴重及終鍛溫度、殘余飛邊和飛邊沿鍛件四周分布等有異常的,或發(fā)現(xiàn)鍛模工作狀態(tài)或使用性能有異常的,則應立即停止生產(chǎn),在采取檢測、維修或更換鍛模等糾正措施解決以上問題后才能恢復生產(chǎn)。
只有做好充足的準備,才能為更好的鍛造奠定良好的基礎,這樣在鍛造的過程更加有效率。